能源从小星星上获取是否可能?
能源——从小行星上获取是否可能?
在未来,“捕获”和开发小行星将成为现实
北京时间9月2号凌晨1点左右,
又有一颗2011ES4号小行星光临了地球,
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到地球与月球距离的三分之一,
是十年内小行星离地球最近的一次!
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公里,而这颗小行星离我们最近时仅126000公里。据估计,这块太空岩石的直径约为120-270米,就像是被掷向地球的一幢摩天大楼!对于人类来说,它仍是个庞然大物。
值得庆幸的是,2011ES4号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极低,仅在太空与地球完成一次惊险的擦肩。一些网友调侃道:“感谢小行星不杀之恩!”
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并没有排除在不久的将来小行星会撞击地球的可能性。
图源/网络
提到小行星,很多人第一反应还是末日电影里的“小行星撞地球”。实际上,对地球具有威胁性的是近地小行星,在历史上曾引发多次物种灭绝。目前发现的近地小行星约两万多颗,大多数足以撞毁地球上的任意一座城市,而能够导致恐龙灭绝级别的小行星有近千颗。但星地贴面,有惊无险却是常态。
如果能捕获和有效利用小行星,把它们变成宇宙的馈赠,助力人类的能源供给,将“惊吓”变成“惊喜”,究竟是否可行呢?
图源/网络
答案是肯定的,随着地球能源的不断开采,不可再生能源必将有枯竭的一天。对于人类的未来,无限可能的小行星是一座座“移动的矿产宝藏”,将带来巨大的开采与利用空间。
小行星撞击地球示意图 图源/网络
这些撞击带来大量的矿产资源,形成金、铁、钻石、煤等矿山。包括但不限于:希克苏鲁伯撞击坑形成了大型的铜矿床,弗里德佛撞击坑形成了多个大型的金矿床和金伯利型金刚石矿床,萨德贝里撞击坑形成了超大型的铜镍矿和铂金族元素……
希克苏鲁伯撞击坑 图源/网络
除了坠落地球所带来的资源,小行星本身也储有丰富的矿物质,具有相当高的商业价值。
其中,金属型的小行星主要由铁、镍构成,含有多种金属元素,特别是珍稀金属。直径仅1千米的普通小行星重达20亿吨,地壳中含有2亿吨铁,3000万吨高品质镍,150万吨战略金属钴,以及7500吨铂系金属混合物,单是铂一项的价值就高达1500亿美元。
图源/网络
2015年,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《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》,赋予了私人企业太空采矿的合法性,明确了太空资源的私有财产权。NASA发射的探测器于2018年12月3日到达小行星“贝努”,同时也在加速对于灵神星的追踪。多国政府纷纷开启太空采矿计划,目标同样集中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小行星。
图源/网络
一些私人公司也加入了开采小行星的行列。美国 KESE公司宣布太空采矿计划,美国深空工业公司计划发射勘探者-1 号着陆器从小行星上采样。我国也有一家名为“起源太空”的公司,贯彻“找矿-探矿-落矿-采矿-返回”的分阶段技术路线,逐步实现小行星矿物资源的开采。
图源/网络
水也是小行星能够带给人类的宝藏资源。据观测,小行星蕴藏的水资源相当可观。在地球附近“放飞自我”的小行星中,有超过1000颗富含水资源。据科学家统计,其累计起来的水量足够填满30多万个标准游泳池,甚至将大大超过月球南北极的水资源量。对于科学家和一些商业机构来说,小行星可以补充地球上的水资源,更为重要的是,小行星上的水可以降低空间飞行成本,使星际探测和空间经济更具实用性和可行性。
图源/网络
十几年前NASA设想了一系列从小行星上开采水资源来支持深空探索的方法,并探索了技术上的可行性,包括比较出众的APIS项目。据计算,对于月球轨道前哨站,如果利用APIS当地资源利用方法,可以节省两倍的火箭来建立前哨战,并为人们的返回提供足够的燃料。
太空的未知性让人倍感新奇,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一切畅想。无垠的世界包含着太多的可能性与希望,太空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发展和拓展的基地。
那些蕴藏着无限能源与机遇的广阔空间,也许真的可能成为人类最终的依靠。
图源/网络
(部分资料来自相关论文、新京报、新浪科技、搜狐新闻、腾讯新闻)